集体经济发展的“泉湖密码”——从龙洞镇泉湖村看湘乡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践路径
2023-04-18 15:42:18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王莉君 | 作者:李文琼 刘小琴         

龙洞镇泉湖村村貌。

中国湘乡网4月18日讯(湘乡融媒记者:李文琼 刘小琴 陈赓故居前,游人如织感悟红色精神;共享菜园里,市民沉浸式体验田园之乐;生态庄园内,食客陶醉于山水美食间......走进龙洞镇泉湖村,一幅农文旅融合的春日美景生动展现在眼前。

“你看,这个是我们村上和市里一家餐饮企业共同打造的生态庄园,别看才营业一个月,每天都座无虚席。它旁边这几栋民房,我们正计划打造成民宿......现如今,我们村人气旺着呢!”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党总支书记丁志强满心喜悦。

谁也无法想象,三年前,丁志强眼中的“旺气村”还是个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薄弱村”。在找准发展路径后,该村1年实现“消薄”,2年轻松“升级”,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陈赓故居。

党建引领 燃动“内部大引擎”

泉湖村是陈赓大将的故乡,拥有陈赓故居、毛泽东求学之路等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有湿地、温泉、山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优美;国道穿村而过,毗邻湘乡市中心城区和韶山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在泉湖村村部会议室,墙上“团结一致,搞活经济;理清思路,稳定发展”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显示了村“两委”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决心。

“集体有了钱,村上才好办事。”2021年,泉湖村新一届村“两委”瞄准党建引领、“三色”兴村的发展模式,以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农业、蓝色循环经济为依托,开始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前进的方向明晰了,可大伙儿的观念和思路还停留在过去。于是村“两委”领着党员干部、村民组长一干人开启了“取经”之旅,马不停蹄到周边的宁乡、望城等地学经验、开眼界、拓思路。

“他们的发展理念超过了我们十年。”“取经”归来,大伙儿惊呼外面的世界变化快。村“两委”班子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村干部”,更是“经理人”和“服务员”。

思路一变“财源”广,观念一转气象新。就在这时候,泉湖村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湘乡市顺势而为,将泉湖、楠香、长太、杨树4村统筹规划为泉湖片区,大力推进红色文化、现代农旅联动发展,打造集文化乡愁、渔樵耕读、生态休闲、农业循环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泉湖村抢抓这一机遇,将全村1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统一打包租给湘乡市康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成立种植合作社,为康裕公司提供代种、代管服务。

另一方面,泉湖村一众村干部想方设法将村里闲散的人力、房屋等资源转变成“资产”。项目建设要腾地,村“两委”迅速流转范围内的宅基地;辖区企业运营需要物业,村上承接所有驻村企业物管服务;辖区内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需要足量垃圾,村“两委”积极对接益阳、娄底等周边县市,帮助拓展业务。

2021年,泉湖村通过收取房屋租金、土地流转费、物业管理费、服务费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拓源增收,一举突破15万元,成功摘除了“集体经济薄弱村”帽子。

2022年,泉湖村又采取“党支部+集体公司+村民”的方式,成立了劳务公司1家、文化公司1家、合作社1家,这一年,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实现“连跳”。

引入资本 激活“造血干细胞”    

虽然集体经济收入在逐年翻番,但泉湖村“两委”班子渐渐发现,仅仅依靠现有路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不够,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才能后劲充足,真正持续“造血”。

此时,湘乡市本土餐饮品牌“吴记禾”也面临转型,一直在积极思变。“这几年我们也是循着乡村振兴的方向,努力探索农业、餐饮和休闲旅游项目的综合产业化路子。泉湖村无论是农业基础、区位优势、资源禀赋还是干群发展产业的意识都与‘吴记禾’非常契合,可以说我们是双向奔赴。”经过考察交流,吴记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军一眼相中了泉湖村这片“金土地”。

一场资源与资本的双向奔赴在泉湖村拉开帷幕。2022年8月,吴记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选址泉湖村11组,在距陈赓故居不远的一处坡地建设生态庄园,同时在周边开发共享菜园、农耕研学、休闲民宿、蔬菜基地等项目。泉湖村充分整合资金、土地等资源,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入股形式与吴记禾合作经营,还积极鼓励农户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为原则加入发展行列。

“别看我这两亩芥菜秧子才破土,早被村里的庄园预定啦!”村民刘卫双打理菜地的兴致格外高昂。

“我家的地流转给村上有租金,我还在庄园里务工,能赚两份钱。”村民李秀丽成为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没想到我们乡下的房子也能租出去,2000多块一个月的租金还不少呢!”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刘光耀想不到自己空闲的房子还能租出去变成民宿。

吴记禾的入驻激活了泉湖村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把我们村的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起来了,大伙儿现在干事的积极性特别高,我们的集体经济收入将实现质的飞跃!”丁志强展望着泉湖的美好前景。

吴记禾生态庄园。

农耕研学活动。

多点开花 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今年3月,位于陈赓故居旁的吴记禾生态庄园正式开业,每天门庭若市。丰富的红色资源,旖旎的田园风光,可口的农家饭菜,在吸引八方游客的同时也鼓起了村民和村集体的“钱袋子”。

与此同时,该村的三产融合之路也越走越宽: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民居等资产,通过租赁经营、提质改造等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成立文化公司,发挥湘潭市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优势,承接全市各级党组织教学活动;成立劳务公司承接驻村企业物管服务,承建大将广场提质、农田改造等项目。

目前,泉湖村已建成红色民宿2家,开办红色餐馆3家,村民增收50万元以上,各项产业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此外,村里与引进的社会资本共同打造的五色稻田、温泉康养、农耕体验等项目,还将不断为泉湖村集体经济增添源源活力。

预计2023年,泉湖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实现产业发展带民富、集体经济稳增长的双重目标。

窥一斑而知全豹。泉湖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生动实践,是湘乡市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当前湘乡297个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额近4000万元。是什么让湘乡村级集体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透过泉湖村的发展实践,不难发现,组织、制度、产业、人才这几个方面是壮大集体经济、全面振兴乡村的核心要素。

——三级组织引领 把牢集体经济“定盘星”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组织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当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任务,“一村一策”加强精准指导服务,抓好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落地、重点任务落实;村党组织统一领导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

近年来,湘乡市全面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推出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制度及责任清单,凝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大合力。特别是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和“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攻坚行动方案”,落实了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实行“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机制,全力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从市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再到村党总支书记,三级书记打头阵,用好一线工作法,坚持问题出在哪里,脚步走到哪里,功夫下在哪里,工作在一线调度,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齐心协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19年底,湘乡市全面消除了“空壳村”;2021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达到2867万元,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209个;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668.75万元,较2021年增长28%,59个薄弱村“摘帽快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100%,金石镇石坝村、白田镇东茅村入选《湖南集体经济百村案例》……村级集体经济逐步朝着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的目标迈出坚定步伐,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成效凸显。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湘乡市泉塘镇军塘村村貌。

——三治模式创新 拓宽乡村治理新路径

走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湘乡市泉塘镇军塘村,一幅生态宜居、乡风和谐、治理有效的法治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错落有致的民居、一步一景的美丽屋场、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书香氤氲的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上,身着红白色校服的孩子们朗诵着宪法,高高飘扬的红旗与对面矗立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红色招牌交相辉映……

军塘村党总支书记王华介绍,该村积极创新基层治理,不仅新建了法治文化广场,引导群众“平时学法、遇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还建立了“网格—组—村民”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了“组务会”“百姓议事会”“板凳会议”“村规民约”等灵活多样的“村组自治”模式,让村民不做“局外人”而做“当家人”,用“一杯热茶”“一席讨论”换“一片和谐”。

与此同时,“法治、德治、自治”的协同图景在湘乡各地创新治理中不断涌现。如泉塘镇泉塘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搭建34个村民“议事堂”,把党建“窗口”下移到组上,“鸡毛蒜皮”的小事,通过“村民说事、现场答事、干部领事、群团协事、高效结事、代表解事”六步法,都能得到有效解决;翻江镇菖蒲塘村组建一支有村专业化干部、驻村民(辅)警、镇司法所干部、学法用法示范户等10余人的法律明白人骨干队伍,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浒州村注重发挥“一约五会”监督管理和教化约束作用,探索建立“党风带民风、培育好乡风”的模式,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网格化管理、屋场会、积分制、村级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村规民约“一约五会”制度、“文明超市”“道德银行”……一系列“三治模式”创新举措,打通了湘乡基层治理“大动脉”。

——四项机制护航 强化产业发展驱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湘乡牢牢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以系统集成思维,在完善用好政治、经济、社会、乡情“四项机制”下深功夫、出硬举措。政治机制方面,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定落实方案,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经济机制方面,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撬动市场主体能动性。社会机制方面,让社会组织为乡村振兴引水赋能,让乡村振兴成为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广阔舞台。乡情机制方面,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让乡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安心、开心、静心干事创业。有了“四项机制”保驾护航,湘乡乡村产业发展动力强劲,驶入了快车道。全市共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4家,今年新增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31家、家庭农场2296家;休闲农庄(景点)、农家乐246家。粮油、生猪、禽类、果蔬、茶叶、油茶等主导产业和壶天石羊、红肉蜜柚、壶天粉丝、水府火焙鱼、狮冲羊奶、毛田中药材、中沙竹制品等特色产业并驾齐驱,好戏连台。

比如,2022年,湘乡在湘潭率先出台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实施办法,以政策撬动村集体增收。《办法》规定每个项目都要成立工作专班,村干部通过参加项目组,经过一个个项目的实践“淬炼”,更加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特别是要求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要向乡镇(街道)先申请,再向行业主管部门报批,完工后再验收,每一步都予以公开,项目负责人还要提交廉政、安全生产承诺书,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有效避免雁过拔毛式腐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湘乡出台了龙城人才行动计划“1+10”政策体系,制定了《湘乡市返乡创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湘乡市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库,持续发力推进“智汇潇湘,鸿雁之约”“请老乡,建家乡”等活动,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截至目前,湘乡市相继成立“返乡创业”指导服务站20余个,举办“返乡创业”新春恳谈会、团拜会、专场推介会42场,上门拜访3586次,摸排外出务工人员中有返乡创业意愿人数321人,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42个,新增返乡创业主体65个,对接洽谈“返乡创业”项目20余个,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24亿元。农村成了更多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新舞台,人才真正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没有坚强有力的组织引领,就不会有稳步发展的方向定力;没有三治结合的治理创新,就不会有振兴乡村的万众一心;没有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产业活力。解开了泉湖村的致富密码,也就解锁了湘乡市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模式。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青山。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湘乡步履铿锵、奋勇向前。广袤的龙城大地,秀美活力的乡村新貌愈加清晰,处处涌动着振兴的热潮与希望。

一审 | 刘小琴

二审 | 邓余良

三审 | 谭鑫

副总编辑 | 周鑫

总编辑 | 储永祥

责编:王莉君

来源:湘乡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湘乡网特别推荐
时政要闻
推荐

  下载APP